英博基金网

首页 > 基金知识

基金知识

各国货币政策中有多种中介目标

2025-03-24 08:01:49 基金知识

一、货币政策的近期中介目标主要有两个

超额准备金是一种中介指标,通过政策工具调节和监控商业银行及各类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金余额,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目前国际上广泛采用的是信用政策市场指导目标制度,即央行通过制定和调整超额准备金率,来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和流动性进行调控。

二、各国货币政策中的中介目标

1. 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是中央银行创造的负债的一部分,是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和基础货币准备金。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可以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利用率和信贷投放规模,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2. 利率

利率是货币政策中常用的中介目标之一。通过调整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贷款利率、存款利率等,中央银行可以对流动性和信贷条件进行调控,影响金融机构的贷款投放和资金供给,进而对经济产生影响。

3. 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是指中央银行创造的银行体系的货币基础,包括中央银行的资产和负债等。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基础货币量的大小,可以影响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和资金供给,从而对经济产生影响。

4. 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是指经济中流通中的货币总量。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和基础货币创造,来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大小,进而对经济产生影响。货币供应量一般可用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狭义货币供应量(M1)来衡量。

三、中介目标的选择标准

1. 可测性

中介目标必须是可以被准确测量的,这样才能对货币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估和调整。各国央行在确定中介目标时,会考虑经济统计数据的可靠性和及时性。

2. 可控性

中介目标必须是央行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调控的。只有在央行具有充分的控制权和调控手段的情况下,中介目标才能发挥作用。

3. 相关性

中介目标必须与宏观经济变量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只有中介目标与最终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央行调控中介目标才能对最终目标产生影响。

4. 抗干扰性

中介目标应该具有一定的抗干扰能力,能够在外部冲击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下,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可控性。这样才能使货币政策在各种不确定情况下保持灵活性和有效性。

四、总结

各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通常包括存款准备金、利率、基础货币和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这些中介目标,可以实现对金融机构的信贷投放和流动性的调控,进而对经济产生影响。选择中介目标应符合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和抗干扰性等标准,以确保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