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人民币对美元走势分析
疫情下人民币对美元走势分析
1. 年初的短暂升势被疫情暴发和随后的美元流动性危机打断,人民币震荡走弱至7.10一线。5月后,中美摩擦升级,人民币汇率进一步下探,触及7.18的年内低点。
2. 2021年3月31日至5月27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由6.5713上升至6.4030,升值幅度达到2.6%。5月28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了6.40这一关口,达到自2018年6月以来的新高。
3. 二季度起,***经济率先摆脱疫情影响,中美利差保持高位,基本面因素为人民币汇率提供支撑,令人民币对美元及一篮子货币汇率均走出较为明显的升值行情。
4. 如果汇率走势受经济基本面主导,那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有望温和升值。而如果汇率走势受中美摩擦主导,那么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则可能出现一定幅度的贬值。把上述两种情景结合起来,则2022年的人民币汇率走势可能是温和贬值的。
5. 总体来看,美元在国际支付中的占比依然稳健。疫情暴发后欧元在国际支付中的市场份额明显上升。截至2021年末,欧元在国际支付中的市场份额为36.65%,比2019年末上升了4.96个百分点。
6. 特别说明:美元/人民币下降表示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自疫情对***造成大规模影响之后,美元相对人民币有持续升值的迹象。
7. 人民币汇率下跌的原因:经济下行压力大、美元走强。人民币汇率下跌是正常的现象,目前由于受到新冠疫情零星出现的影响,不少地方需要进入静默状态,而且还需考虑到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这些因素都会对人民币汇率产生不利影响。
8. 就时点来看,2022年4月和8月的两轮人民币汇率贬值均与内因有关;就幅度来说,美元指数走势的影响权重不低。具体而言,2022年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内因以国内疫情为主,此外还有政策上的调整。
9. 2023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面临的环境是利差负面、流动性偏中性、增长预期正面。如此,人民币呈现双向波动是常态。
10. 在这一轮美元周期中,对缩减恐慌存在的预期会提高经济主体当前的美元持有意愿,防范未来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此外,在美元的风险方面,疫情的走势和全球经济企稳进程,会给美元带来短期的波动。
疫情对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走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2021年和2022年,由于中美摩擦升级以及疫情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呈现出一定的下跌趋势。然而,随着***经济的复苏和中美利差的保持高位,人民币对美元呈现出一定的升值行情。同时,汇率走势也受到经济基本面和中美摩擦等因素的影响。尽管美元在国际支付中的份额依然较大,但欧元在国际支付中的市场份额有所上升。在未来,人民币汇率可能出现温和贬值的趋势,但也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双向波动。
- 上一篇:降息对股市的影响利好什么股票